做设计的小A,最近有些“不开心”。
      
      同样的工作内容,上班做总是无精打采,接私活却干得却神采奕奕。
      
      其实类似的情况,掌柜也经历过。
      
      【一】
      
      8小时内求生存,8小时外谋发展。
      
      这是很多职场人士都心照不宣的态度。
      
      以前工作的时候,因为经常文字打交道,入了很多新媒体交流群,所以很容易的认识了很多小编和写手。
      
      每天都在交流行业的动态,项目问题,以及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。
      
      聊得久了,你会发现,有各种各样的需求出现:
      
      做文案编辑的,苦恼每天写什么。
      
      做活动运营的,纠结怎么达到效果。
      
      做数据增长的,思考如何才能吸引更多流量。
      
      于是一些小副业就延伸而出了:
      
      我们公司有多余的人工可以写作,报价300/篇。
      
      我们公司有过往的活动经验借鉴,咨询500/次。
      
      我们公司有成熟的引流渠道教程,学习1000/课。
      
      据掌柜了解,80%的新媒体从业人员,都有自己的副业项目。

      【二】
      
      互联网的副业适合做什么赚钱?
      
      从自身与麻烦打交道的经历出发,便能多赚钱。
      
      做生意的形式有很多:
      
      卖产品,卖技术,卖服务。
      
      同事小A是产品交互,对接家乡资源,卖燕窝人参。
      
      同事小B是市场采购,整合B端资源,做朋友圈零售。
      
      同事小C是美工设计,开发表情包,做定制付费服务。
      ……
      
      任何项目,都比你想象的要大,比你看到的要小。
      
      从自身的角度出发,始终是最快的方法。
      
      你手里经常接触什么资源,便能靠这个资源赚钱。
      
      当然,往往暴利的都是无形的虚拟产品,比如:
      
      卖文化,卖精神,卖服务,卖智慧。
      
      这些项目,相对来说更麻烦。
      
      不仅需要知识的沉淀,需要不断学习提高认知。
      
      做互联网暴利项目,碰到麻烦很正常。
      
      比如发帖,要有耐心。
      
      比如写作,要有耐心。
      
      比如答疑,要有耐心。
      
      与麻烦相交,才能与金钱相交。
      
      【三】
      
      评论区经常有人说:
      
      “知道项目赚钱,但是光坚持这一步就好难啊。”
      
      行为经济学中有个“心理账户”的概念,说的是
      
      我们心里对钱的价值认知度是不一样的。
      
      我们去看电影,发现丢了电影票,一般不会再买一张票。
      
      但如果前两天刚丢了个手机,并不会影响到之后看电影的决定。
      
      因为买电影票的钱,和买手机的钱,分属于不同的心理账户。
      
      心理账户使得我们的每一笔收支都会被记录,帮助我们做出理性的判断。
      
      但一笔收益对多笔支出,或者是一笔支出对多笔收益时,我们的心理账户便会混乱,从而影响到大脑,做出错误的评估,形成冲动消费。
      
      举个例子。
      
      很多人喜欢买年费会员或者一次囤很多书。
      
      其实算下来并不比单月付费,单本购买更划算。
      
      我们倾向于此,多半是觉得一次性支出占了多次收益的便宜。
      
      比如每个月便宜不少,这次活动还送了很多额外的产品,觉得赚大了。
      
      对应的商家便“反向营销”。
      
      从小区门口的超市、到街边到水果店、母婴店、奶茶店,统统在说服你提前办卡预存,一次买下1年甚至3年的权益。
      
      上班为什么不如搞项目爽?
      
      因为多次支出面对一次收益,辛苦30天,才能爽发工资那一次。
      
      如此逆人性,能爽才怪了。
      
      【四】
      
      问题的根源找到了。
      
      我们如何对抗人性弱点,实现逆袭呢?
      
      那便是锁定目标。
      
      目标锁定以后,拆解目标,寻找方法,筹措资源。
      
      一个人逆袭起点是自己给的。
      
      只有等你放弃吃喝玩乐,着手于学习的时候,才是你起点的开始。
      
      你是否思考过“我该成为什么的人?
      
      你是否想过是否能够顺利的达到人生目标?
      
      如果不能,我该如何?
      
      难道就这样得过且过吗?
      
      难道就这样碌碌无为吗?
      
      赚钱的方法难道你真的一个都不知道吗?
      
      我想你并不是不知道,而是没尝试过吧?
      
      如果你尝试过,你又坚持了多久?
      
      别人能成功,你失败的是因为什么?
      
      如果你还尝试,你又怎么会知道自己的潜力有多大?
      ……
      
      常人是看着资源吃饭,牛人是锁定目标连接资源。
      
      【五】
      
      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风口。
      
      85%的富人,在5年前一无所有。
      
      有的通过买房,有的通过淘宝,有的通过自媒体,五花八门,抓住了时代的机遇,能够一跃而上。
      
      我们现在经常听到阶级固化的言论:
      
      什么寒门再难出贵子,
      
      什么穷人越穷富人越富,
      
      什么三代人的努力凭什么输给你寒窗苦读10年。
      
      然后很多人觉得没个好爹这辈子完蛋了,只能撑死为下一代做铺垫。
      
      其实社会的回报率就是跟你的贡献值成正比的。
      
      当寒窗苦读10年没有回报的时候,思考的不是寒窗苦读不对,而是你读的内容不对。
      
      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机遇。
      
      很多破产的小老板其实反而很乐观。
      
      因为他们成功过,知道成功就是3-5年的功夫,抓住一个行业猛干200天就行了,哪有那么多唧唧歪歪。
      
      想的太多的人,
      
      不能专注目标去执行的人,
      
      不懂把自己的价值贡献给身边的人,
      
      再给3代人的时间,依旧会是一事无成。
      
      【六】
      
      任何专业知识都可以通过粘贴复制搞定。
      
      学会了粘贴复制式推广,也就找到了赚钱方法。
      
      赚钱等于你想成为谁,找到这个谁,一直复制他。
      
      谁有问题,我们帮他们解决了,他们对我们形成了依赖,会不断买单。
      
      掌柜总结了个人成长的10个点,照着走或许能快点:
      
      1、有个方向:你要成为谁?
      
      2、关注这个方向内的100个优秀同行。
      
      3、搜集100个同行每人5个爆款内容,形成素材库。
      
      4、阅读当当网你这个领域销量最高的10本书,形成知识体系。
      
      5、把你同行的资源,拿去百度、淘宝、抖音、闲鱼搜搜看信息差在哪里。
      
      6、每天90%的时间花在实操上,花在解决问题上,花在推广上。
      
      7、每天坚持写一篇工作心得,反思下哪些是无用功,将它砍掉。
      
      8、项目跑通了,东西学会了,学会增加你的管道系统,扩大收益。
      
      9、把别人可以复制执行的东西外包出去,自己只做最核心的事情。
      
      10、只要不站在法律的对立面,能捞则捞,能赚则赚,社会不会同情弱者。
      
      任何一个技能,练到最后,就是一种本能的感觉。
      
      哪有那么多天才大佬,熟能生巧而已。

[/rihide]
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本站原创发布。任何个人或组织,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,禁止复制、盗用、采集、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、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。